战国 大篆《战国楚帛书》

帛书指书写在帛上的文字。帛的本意为白色丝织物,即本色的初级丝织物。至晚在春秋战国时代,帛已经泛指所有的丝织物。当时,帛的用途相当广泛,其中作为书写文字的材料,常常“竹帛”并举,并且帛是其中贵重的一种。至迟汉代古籍上已有“帛书”一词,如《汉书·苏武传》载:“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而帛书的实际存在当更早,可追溯至春秋时期,如《国语·越语》曰:“越王以册书帛。”不过,由于帛的价格远比竹简昂贵,它的使用当限于达官贵人。

现存最早的、春秋战国时代唯一的完整帛书,发现于湖南省长沙子弹库楚墓。通常也叫“楚缯书”或“楚绢书”。  湖南长沙东南郊长沙子弹库楚墓,是解放前被盗掘,据传其中一人名叫任全生首先发现了这件闻名中外的楚帛书。出土不久并不为盗墓者所重,被当废品送予古董商唐鉴泉,另一古董商蔡季襄得知后立即买下,并于1944年撰《晚周缯书考证》一书石印出版,首次公布了楚帛书资料。抗战胜利后有位名叫考克斯(John Hadley Cox即柯强)的美国人受耶鲁学会派遣到长沙雅礼中学任教。他从蔡先生手中,连骗带蒙,把帛书带到了美国,后又几度易手,后归亚瑟·M·萨克勒(Arenur M Sackler)所得,现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由于是盗掘,流传国外亦十分秘密,出土和流出国外时间众说纷纭。据商承祚先生说,盗掘时间为1942年9月,1946年被考克斯从上海带到美国。   楚帛书上下高38.5厘米,左右宽46.2厘米,中心是书写方向互相颠倒的两段文字,一段13行,一段8行,可分为甲、乙编。四周是作旋转状排列的12段边文,其中每三段居于一方,四方交角用青、赤、白、黑四木相隔,每段各附有一种神怪图形。  另外帛书抄写者还用一种朱色填实的方框作为划分章次的标记。全篇共有900多字,考释论著甚多,但各家注释则有差异。  《甲篇》文字最多,文章特别强调“敬天顺时”,“上天的神帝”被描绘成具有施德降罚本领的命运主宰。所谓“惟天作福,神则格之;惟天作妖,神则惠之。”这种思想显然是战国以来的“五行刑德”思想之所本。  《乙篇》主要是讲神话,但并不是孤立地讲神话,而是与甲篇互为表里,作为甲篇所述神秘思想的背景来讲的。  《丙编》是边文12章,每章代表一个月份,略述该月宜忌,如某月可不可以嫁娶,某月可不可以行师用兵,某月可不可以营筑屋宅等等。各月都附有一种神怪图形。丙篇所反映的基本思想是阴阳家的“术数”之学,专讲占星、堪舆、卜筮等迷信活动。   东周战国时期楚帛书是目前出土最早的中国古代帛书,虽然只有900多字,而内容丰富,对研究战国楚文字以及当时的思想文化有重要参考价值。楚帛书也是珍贵的先秦时代湖南省地方文献,它反映了当时北方地区中原思想文化在湖南省的流行和传播。  在楚国人入湘前,湖南为越人和“蛮”、“濮”等民族栖息繁衍之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楚人南下征服了湖南,逐步成为湖南的主体民族。楚人入湘后,不仅给湖南带来了先进的生产经验和技术,也传播了北方中原地区的思想文化。北方中原地区思想文化最突出地表现在“五行思想”和“阴阳术数思想”方面。春秋战国前,湖湘地区的土著蛮越民族,大都信奉原始宗教,崇拜各种祖先之神和自然之神。楚人南下后,带来了楚人的宗教信仰、神话传说。这两种原始宗教、神话互相影响,融合在一起,构成了春秋战国时期湖南具有特色的宗教和神话,在长沙子弹库出土的楚帛书中得到了充分印证。  就帛书的书法艺术而言,其书体介乎篆隶之间,郭沫若在《古代文字之辨证的发展》中指出“体式简略,形态平扁,接近于后世的隶书”。其排行大体整齐,间距基本相同,在力求规范整齐之中又现自然恣放之色。其字体扁平而稳定,均衡而对称,端正而严肃,介于篆隶之间,其笔法圆润流畅,直有波折,曲有挑势,于粗细变化之中显其秀美,在点画顿挫中展其清韵,充分展示作者将文字艺术化的刻意追求。


(资料图)

楚帛书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首先是帛书字、画本身的价值。根据墓的年代考据,帛书的字画当在战国中晚期所绘,是迄今所发现的最早的帛书墨书真迹,也是先秦帛书的唯一实例,对战国时期的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从帛书所记的内容来看,涉及古史传说、古楚创世神话、古神像绘画及相关天文知识,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冯时先生说:“帛书描述了十二位上古时代传说人物的创世历史,通过与其与传世文献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新一派的战国古史观与创世观的原型。帛书作为迄今所知最早、且最为完整系统的天文学文献,无疑具有重要的价值。”(冯时《中国天文考古学》)

从帛书文字来看,虽是蝇头小字,却笔墨精到,字形圆扁,轻重有度,疏密有致,精彩再现了秦国统一文字前,战国时期楚国篆书精美绝伦的特点,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先秦书法精品。

原文:

甲篇:

惟□□四(?)月,则赢绌不得其当,春夏秋冬,□有□常,日月星辰,乱逆其行。赢绌逆 (?乱),卉木亡常,是(?)谓妖。天地作殃,天鼓将作汤,降于其〔四〕方,山陵其堕,有泉  汝( 、汩),是谓悖。悖岁,□月肭、月吉,吉□□有电 ,雨土,不得其参职。天雨□□,是逆月闰之勿行:一月、二月、三月,是谓逆终亡,奉□□其邦;四月、五月,是谓乱纪亡,  □朢(?)。亓(?其)岁:西国有吝,如日月既乱,乃有爽□;东国有吝,□□乃兵,□于其王。

凡岁 慝,如□□□,惟邦所□妖之行,卉木民人, □四践之常,□□上妖,三时是行。惟 慝之岁,三时□□,继之降。是月 数拟为之正,唯十有二月(?),惟悖 (?)慝,出自黄泉,土父亡□;出内(?入)〔空〕同,作其下凶。日月皆乱,星辰不炯。日月既乱,岁季乃□,时雨进退,亡有常恒。恐民未知,拟 为则母动。群民 □,三恒怀民,五正乃明,百神是 ,是谓 慝,群神乃 。帝曰: ( 、繇),敬(?)之哉?母弗或敬。惟天作福,神则格之;惟天作妖,神则惠之。钦(?)敬惟备,天像是则,咸惟天□,下民之 (戒?),敬之母忒!

民勿用□□百神,山川澫谷,不钦敬(?)行。民祀不歆,帝将 ( 、繇) 乱 (?逆)之行。民则有亡有相扰,不见陵□。是则爽至,民人弗知 ,则无攸祭,□则□民,少有□,土事勿从,凶。

乙篇:

曰故(古)大熊包戏(伏羲),出自□(震)□,居于睢□。厥□,□□□女。梦梦墨墨 ,亡章弼弼。□每(晦)水□,风雨是於。乃取(娶)□□子之子,曰女□(娲)□,是生子四。□是襄而□,是各(格)参化法□(度)。为禹为契,以司域襄,咎而步廷。乃上下朕(腾)传(转),山陵丕疏。乃命山川四海,□(熏、阳)气百(魄、阴)气,以为其疏,以涉山陵、泷、汩、益、厉。未有日月,四神相戈(代),乃步以为岁,是惟四时:长曰青干,二曰朱四单,三曰白大橪,四曰□墨干。

千有百岁,日月□生,九州丕塝(平),山陵备□(□)。四神乃作,至于覆(天盖),天旁动,扞蔽之青木、赤木、黄木、白木、墨木之精。炎帝乃命祝融,以四神降,奠三天,□思□(保),奠四极,曰非九天则大□(□),则毋敢蔑天灵,帝□乃为日月之行。

共攻(工)□步十日四时,□神则闰,四□毋思,百神风雨,辰祎乱作,乃□日月,以传相□思,又霄又朝,又昼又夕。

说到上古奇书我们都能想到记载了各种珍禽异兽和奇异地理的《山海经》,其实在中国像这样古老而又神秘的上古奇书并不是《山海经》“一家专利”,比如咱们平时或许很少听到,但也是非常神奇的《楚帛书》。

楚帛书,最早的“缯书”

楚帛书又称楚缯书,所谓缯书指的是中国古代写在绢帛上的文书,而在所有的缯书中楚帛书是最有名的,甚至已经成为缯书的代名词,搜索“缯书”往往直接跳出来的有且仅有楚帛书,足见其在历史上以及在“缯书”界的地位。楚帛书其在“缯书”中地位的确立,一是因为出场早,楚帛书目前已知并且现存的帛书。

战国绢本楚帛书残片

其发现于春秋时期子弹库楚墓中,从年代上来讲楚帛书距今在2000多年将近3000年以前,其制作年代最晚也是在战国中期晚段,其中“子弹库”是楚帛书的发现地。1942年9月在长沙东郊子弹库地方的楚墓中楚帛书被盗掘出土,后来竟然过起了流落在外的日子,楚帛书曾被拍卖,并经历了寄存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而后转放到赛克勒美术馆的“生活”。不过到了赛克勒美术馆,楚帛书一下就成为了这座美术馆的“镇馆之宝”。

楚帛书宽38.7厘米,长47厘米,文字为墨书,共900余字,书上有玄妙难懂的楚国文字,并在文字周围加绘有彩图,最鲜明的图样,是帛书的东、西、南、北四周,绘有象征春、夏、秋、冬四季十二月的12个神图像,称为“十二月神像”,并且细节非常到位的是,在每个图像周围都特别写有介绍神名的题记,在这些比较辉煌、大气的神像之余,帛书的四角还绘有植物枝叶图像,可谓于细微处体现了战国时期人的周全与审美。

湖南出土楚帛书,记载宇宙起源和创世神话

楚帛书中所绘制的十二月神像,代表了人们对神的崇拜,以及想要借助神来寄托某种美好的向往的用心,因此在针对十二月神像的各自的题记中,不仅详细书写出了月神的名字,还有每位神仙所掌管的月份所对应的宜忌,有点类似我们仍然在坚持使用的黄历里为大家所标注的“友情提醒”。而比黄历更全面的是,在每段题记的最后还比较贴心详尽地记载了每位神仙主司的职务。

简单介绍一下楚帛书上所绘制的十二月神像,他们分别是:取于下、女此武、秉司春、余娶女、[叴欠]出陼、虘司夏、倉莫得、臧圶、玄司秋、昜羕、姑分長、塗司冬。这十二位月神中除[叴欠]出陼、姑分長、塗司冬为人形正立,其余的如秉司春、倉莫得、臧圶、昜羕几位,则为鸟身或形如大鸟,而取于下为兽身鸟足,余娶女为蛇首。诸位月神中“秉司春”、“虘司夏”、“玄司秋”、’塗司冬的名字最为直接,直白地告诉了大家这四位神仙负责的是“司春”、“司夏”、“司秋”、”司冬”,而他所代表的正是三月、六月、九月和十二月,并且比较特殊的是,这四位既是掌管本月的神仙,同时他们的名字中所司的职责,又代表了他们还是’四季之神”.

十二月神之秉司春

而楚帛书中的十二月名就又要提到另一部著作《尔雅·释天》,这两部作品中的十二月名,除了在单个字的书写方面有细微差别之外,其读音都是完全一样的,也就是类似于我们现代的英译汉,会出现多种不同写法其实代表的是同一个单词这种现象。楚帛书中的十二月名是从战国时期楚国适用频率非常高的词汇中选取。

举个例子来说,《离骚》中的:“摄提贞于孟陬兮”,意思是“岁星在寅那年的孟春月”,而““孟陬”所指的便是“孟春月”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正月。简单介绍一下楚帛书中的十二月,按照从一到十二的顺序排列对应分别为:陬(zōu)、如、寎(bìng)、余、皋、且、相、壮、玄、阳、辜、涂。

十二月神之虘司夏

从以上出现在楚帛书中的这两项来看,楚帛书的一大功用,有些近似与我们现代的挂历、黄历,上面有神仙、宜忌等诸多当时人们生活中用得到的细节,可谓是非常贴心,同时这幅书画在绢帛之上的“黄历”,又肯定是非常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恐怕只有当时的贵族才能拥有的。

楚帛书,“天象、灾变、四时运转”包罗万象

楚帛书中所绘制的十二月神足够动人,但比起这些其正文中的文字内容才是如今研究者们探讨楚帛书时的重点,围绕在文字周围的这些图像倒更像是对文字部分的一种补充说明。

十二月神之玄司秋

楚帛书中的内容共分三部分,即天象、灾变、四时运转和月令禁忌。楚帛书中的原文不止一篇,而是分为甲、乙、丙三篇。

在楚帛书的甲、乙、丙三篇中,甲篇文字最多,在这一部分作者主要强调的主旨有四个字“敬天顺时”。甲篇中用很生动的笔会描写了上天的神帝,凸显了其具有“施德降罚本领”的命运的主宰的地位。其实说到底也还是在强调要对万事万物心存敬畏,即便命运有所主宰,但这个主宰也是会施展自己对道德品质的颂扬同时对那些不道德的事降以惩罚的,其中也透露了战国时期“五行刑德”这一思想的本源。

乙篇的内容则是以神话为主,但此处的神话并没有孤立地“另起炉灶”,而是与甲篇中的内容相辅相成,类似于甲篇是提出“论点”,而乙篇则以神话故事的形式来提供、补充“论据”。这一部分中间一段内容,讲的便是创世神话。其主角是我们都非常熟悉的伏羲,在楚帛书伏羲出场用的另一个称谓:雹戏。这一段主要讲的是雹戏所生的四个孩子,也就是我们上面所提到的四位“四季之神”。字里行间都是对天与神这些“超自然”范畴的存在与意识的思索与展现,也都是遵循甲篇中神秘思想的背景来讲述、发挥的。

楚帛书乙篇内容选取

相较以上两篇,丙篇最为特殊,为边文十二章。这一部分也就与我们之前所说的十二月神与十二月份联系起来了,所表述的是《十二月令》,每章对应一个月份,在《月令篇》中又有许多内容是与五行系统相关联的,如此也就达到了“五神”与“五行”配合作用,是一种发展与融合的表现。

比较详细地讲解了,本书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如哪个月不适合嫁娶,哪个月不适合用兵,哪个月不适宜建屋动土……等等,可以说是关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一篇中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基本是阴阳家的“术数”之学,是专门讲占星、堪舆、卜筮等活动的章节。

十二月神之塗司冬

楚帛书涵盖面之丰富,内容之详尽与奇异,堪称“中国上古创世神话钩沉”。很长时期以来,中国古代华夏民族究竟有没有创世神话,一直是国际学术界长期争论却没有确切答案的问题。而楚帛书的存在则让我们看到中国先秦时期是拥有完整的创世神话的。其神话的来源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伏羲娶妻”这样大众耳熟能详的内容,是典型的生殖型创世神话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而这仅仅是楚帛书庞大丰富内容中的一部分,也足见楚帛书这部上古奇书之奇之珍,以及无可替代的文化、历史研究意义。

推荐DIY文章
海艺AI:迎合“AI时代”发展潮流,刷新绘图市场传统认知
布局产业新高地!海星医药健康创新园B区奠基仪式隆重举行
未来五年500亿投入打底,北汽蓝谷锚定细分市场增量
【展会直击】华秋慕尼黑上海电子展精彩ing,助力电子产业高质量发展!
桂花网蓝牙网关助力司乘人员职业健康监测
DNF新推出封号申诉:每个玩家180天内只能享受一次减少处罚时间机会 每日视讯
精彩新闻

超前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