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内蒙古博物院—— 探秘“远古世界”的主角们

查干诺尔龙

前编:

博物馆作为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也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塞外青城呼和浩特历史文化悠久,文博资源丰富,为推进文博事业发展,让文物“活”起来,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活力,本报“北疆文化”周刊即日起在“打造博物馆之城”栏目展示首府各大博物馆风采及丰富的馆藏文物,带你一起踏进时空隧道, 一路寻觅古今之美,解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因密码。


(资料图)

在内蒙古博物院一楼的“远古世界”展厅,就陈列展示了诸多内蒙古的古生物化石。据了解,内蒙古博物院已经发展成为内蒙古自治区最大最重要的古生物化石收藏、研究和展示中心,展厅中的中生代白垩纪恐龙和新生代哺乳动物为主的古生物化石蜚声中外,其中体长26米的巨型蜥脚龙——查干诺尔龙,便是内蒙古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之一。

“远古世界”的主角——化石

在没有人类文字出现之前,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古生物,我们现在想要研究它们,就必须依靠古生物化石。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生物不断地繁殖,又不断地死亡,死去的生物有的被埋于地下,有的暴露于地表。被埋于地下的,其遗体、遗迹、遗物,如动物的头骨、脚印、卵以及植物的根、茎、叶等,在地下水的流动过程中,经过矿物质的填充、交替和炭化作用,逐渐形成了石头质的物质,这种物质就是化石。

专家通过对地层的区分确定了不同地层出土化石所属的年代、环境等信息,从而进一步研究这些古生物。在内蒙古博物馆一楼的“远古世界”展厅中,有内蒙古自治区二连盐池出土的翼龙颈椎骨化石。为了能够吃到低空飞翔的昆虫,同时躲避食肉动物的袭击,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翼龙逐渐将前肢手掌上的第四指加长变粗,达到其他手指的20倍长,目的是为了与下肢一起支撑一副像鸟类翅膀一样的翼膜,所以手指越长,翼膜就越大,飞得就越高,翼龙就是靠这样的一副翼膜在天空中飞翔。还有2具沉睡了3.3万年之久的披毛犀化石,它们的身体呈侧卧姿势,头对头、尾对尾,头骨间的距离仅有50厘米,骨骼完整度达到90%以上。从它们身上断裂的骨骼和胃部残留的食物推测,它们可能死于一瞬间的雪崩之中。

此外,这里还有中国最大的猛犸象化石,体长达9米,肩高4.7米,光是象牙就达到3.1米,生前的体重估计可以达到八九吨。1980年4月,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扎赉诺尔煤矿的工人们偶然间发现了黑乎乎的动物骨骼化石,这些化石埋藏于距离地面40米的古河道中,经过专家的挖掘修复,发现化石完整度达90%,这在我国猛犸象化石发掘史上实属罕见。

在展厅中有许多化石,其中最为突出的还是下面要介绍的“大个子”。

发现于碱矿的巨型骨骼——查干诺尔龙

查干诺尔龙,生活于距今约1亿3000万年的白垩纪早期。1985年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查干诺尔碱矿,属于爬行纲、蜥臀目、圆顶龙科的一个新种。

这只恐龙全身70%的骨骼化石保存良好。它的头骨后部、牙床、牙齿、部分颈椎,大部分背椎和尾椎、左肩胛骨、左侧腰带,四肢骨骼等化石保存比较完整。查干诺尔龙的形态呈现出蜥脚类恐龙最显著的特征,头小,牙齿呈勺型,脖子长、尾巴长,身驱庞大四肢粗壮,四足行走,以植物为食,生活于陆地。由于化石采集于查干诺尔,所以命名为“查干诺尔龙”。查干诺尔蒙古语的意思为白色湖泊。这只恐龙经过2年时间的修复,装架于1987年8月1日,体长26米,背部高6米,胸宽3.3米,抬头可达12米高,相当于4层楼房的高度,查干诺尔龙首度亮相,以其威武的雄姿征服观众,引起轰动,令世人瞩目。

如此巨大的蜥脚类恐龙,目前在世界上也实属罕见。它的头比其他蜥脚类龙要大得多,腰带(骨盆)上的肠骨、耻骨与坐骨愈合紧密,大腿骨长达1.8米,上面有许多凹穴,使肌肉附着十分有力。它的肩胛骨长达1.5米,显得细长,这在其他蜥脚类恐龙里是很少见的。这些结构说明,查干诺尔龙的行动并不迟缓和笨重。可以想象在一亿多年前的锡林郭勒盟一带,植物葱郁,查干诺尔龙正在那里漫步,它们用灵活的肢体和运动能力抵御肉食性恐龙的袭击,奏出了一曲高亢的生命之歌。

查干诺尔龙的生前推测

据相关专家推断,查干诺尔龙生前体重可达三四十吨重。在侏罗纪晚期至白垩纪早期,地球上的植物繁多,为恐龙提供了足够的食物,以至于恐龙达到空前的繁荣和发展,特别是在侏罗纪晚期,出现了30多米长、几十吨重的蜥脚类恐龙,成为恐龙王国中的“巨人”。

通过对比发现,蜥脚龙类恐龙的脑子(俗称前脑),在所有恐龙中按比例是最小的,估计还不足500克,但恐龙学家研究它们的骨骼后推测出,在它们腰带(骨盆)部位长有一个比脑子大的脊髓节(神经球),把它称为恐龙的第二个脑子(也称为后脑)。推测它的前脑负责指挥颚骨的动作,接受感觉信息,再通过脊髓把信息传递到第二脑(神经球)来指导后肢活动。如此庞大的恐龙,就这样在这两个脑子的协调配合下,既能轻松地吃到美味的食物,又能及时躲避肉食性恐龙的袭击,在这个得天独厚的环境中轻松自在地生活着。

虽然恐龙有着自己得天独厚的生存优势,但当我们再次抬头仰望查干诺尔龙的骨架时也不禁深深地感叹,大自然是如此的神奇,也是如此的残酷,既能造就出如此神奇的动物,也能把它们毁于一旦。昔日恐龙的成员种类繁多,模样千姿百态,曾生活于据今约2亿2000万年至6500万年(三叠纪中晚期至白垩纪末期),足迹遍布于地球的各个大陆。它们曾统治地球长达1亿5000万年之久,最后在距今约6500万年时灭绝。目前恐龙灭绝说有上百种说法,但归根结底的原因还是生存环境和气候恶化,最终导致恐龙王国覆灭。

恐龙的灭亡,我们人类应引以为戒,爱护和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记者 李蒙

推荐DIY文章
海艺AI:迎合“AI时代”发展潮流,刷新绘图市场传统认知
布局产业新高地!海星医药健康创新园B区奠基仪式隆重举行
未来五年500亿投入打底,北汽蓝谷锚定细分市场增量
【展会直击】华秋慕尼黑上海电子展精彩ing,助力电子产业高质量发展!
桂花网蓝牙网关助力司乘人员职业健康监测
DNF新推出封号申诉:每个玩家180天内只能享受一次减少处罚时间机会 每日视讯
精彩新闻

超前放送